1型糖尿病与肾脏损害:病理机制解析

2025-03-20 15:51:43       1次阅读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攀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本文将详细解析1型糖尿病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及病理机制,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型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40%。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约1/3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①微量蛋白尿:尿中白蛋白排泄率轻度升高,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 ②大量蛋白尿:尿中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加,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③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④水肿:由于尿蛋白丢失过多,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钠潴留。 ⑤高血压:肾脏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机制导致血压升高。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高血糖:高血糖可激活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②氧化应激:高血糖可增加活性氧的产生,损伤细胞膜和DNA,激活炎症反应,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 ③非酶糖基化:高血糖可导致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形成高级糖化终产物,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促进肾脏病变的发展。 ④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加重肾脏损伤。 ⑤遗传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易感性较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具体措施包括: ①严格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使血糖达标,减少肾脏损伤。 ②控制血压: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降低肾小球内压,减轻肾脏负担。 ③调整饮食:低盐、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变进展。 ④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加重肾脏损害,应戒烟限酒。 ⑤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及时干预。

总之,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高血糖、氧化应激、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定期检查肾脏功能,早期发现并干预肾脏损害,以改善预后。

赵阳

河南省人民医院本部

下一篇肿瘤患者在哪个阶段容易出现便秘?
上一篇肠癌遗传风险评估:家族史的重要性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