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增多、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过量产生,以及广泛骨质破坏。血常规检查作为初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机制
在深入了解血常规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贡献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机制。正常情况下,浆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参与免疫反应。但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异常增殖的克隆性浆细胞产生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这些异常蛋白无法正常发挥免疫功能,反而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同时,异常浆细胞的增殖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
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作用
血细胞数量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表现为贫血,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降低。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如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由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增殖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往往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症状。
红细胞形态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骨髓纤维化,影响红细胞的形态,血常规检查中可见到异形红细胞。
白细胞分类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分类可能出现异常,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或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血小板功能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数量可能减少,同时血小板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出血倾向。
血沉增快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常规检查中,血沉往往增快,这与血浆中异常增多的M蛋白有关。
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虽然血常规检查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以检测M蛋白的存在。此外,骨髓穿刺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也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不可或缺的手段。
结论
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异常,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然而,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开展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罗育武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