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淋巴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率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至30%,是西方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淋巴瘤类型。本文将对滤泡性淋巴瘤的疾病原理及治疗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疾病原理
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与染色体易位有关。染色体的易位导致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信号传导异常增强,进而促进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是t(14;18)(q32;q21),导致BCL2基因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连接,从而使得BCL2蛋白在滤泡性淋巴瘤细胞中过度表达,抵抗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淋巴结肿大往往首先出现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累及脾脏、骨髓等其他器官。
治疗进展
化疗
:传统的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方案)是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基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CHOP方案的疗效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化疗方案。
靶向治疗
:近年来,针对滤泡性淋巴瘤的分子靶点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靶向CD20阳性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清除滤泡性淋巴瘤细胞。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如R-CHOP方案)已成为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和CTLA-4抗体,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细胞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手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尽管CAR-T治疗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已有研究显示其潜在的治疗前景。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年轻且高危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结语
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化疗方案发展到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张东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