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并非所有肝炎患者都会发展为肝癌。了解肝炎到肝癌过程中,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于肝癌的早期预警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医学原理、高危人群、真实案例分享以及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定期查肝功对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性。
一、医学原理科普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和糖分等多种生理功能。肝脏损伤或功能障碍时,多种肝功能指标会出现异常。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预警信号。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和甲胎蛋白等。
转氨酶是肝脏损伤时释放的酶类,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情况下,这些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它们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产物,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代谢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黄疸。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液中AFP水平很低。但在肝癌发生时,AFP水平会显著升高,因此AFP是肝癌筛查的重要指标。
二、高危人群分析
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遗传史者,以及长期食用霉变食物者。这些人群由于肝脏长期受到病毒、酒精、毒素等损伤,肝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较高。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癌隐患。
三、真实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患者张某,男性,45岁,有慢性乙肝病史。张某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某次检查发现AFP水平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经过手术治疗和后续的药物治疗,张某的肝癌得到了有效控制,恢复了正常生活。张某表示,正是由于他坚持定期检查,才能在肝癌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避免了病情恶化。
四、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
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主要检测转氨酶、胆红素和AFP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MRI等,用于观察肝脏结构和肿瘤情况。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如果发现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肝脏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总结,定期查肝功对于早期发现肝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预警肝癌风险,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对于高危人群,更应重视定期检查,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曾宪强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