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其治疗常采用含有CD20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方案。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到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进而发挥杀伤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尽管CD20单克隆抗体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本文将详细阐述CD20单克隆抗体在DLBCL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一、CD20单克隆抗体的常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在输注CD20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感染:CD20单克隆抗体抑制B细胞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
骨髓抑制:部分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
神经系统损伤: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二、CD20单克隆抗体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过敏反应的处理: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治疗;对于中重度过敏反应,可静脉给予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并停止CD20单克隆抗体输注。
感染的处理:对于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完善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类型,给予相应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感染,可考虑暂停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
骨髓抑制的处理:对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11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输注白细胞、血小板悬液,以纠正骨髓抑制。
神经系统损伤的处理:对于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给予止痛药物、镇静药物等;必要时可减量或暂停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处理:对于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可给予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治疗;必要时可减量或暂停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
三、总结
CD20单克隆抗体在DLBCL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CD20单克隆抗体的不良反应特点,并掌握相应的处理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对CD20单克隆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化治疗方案出现,进一步提高DLBCL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季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