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关键步骤

2025-04-15 06:15:14       4次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肿瘤,以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增殖、骨质破坏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过度生成为特征。它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关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穿刺在诊断中的关键作用的详细科普。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理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理主要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增殖有关。正常情况下,浆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但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这些浆细胞发生恶性变,失去正常功能,大量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阻,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这些异常浆细胞还会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引起骨质破坏,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并发症。

骨髓穿刺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骨髓穿刺是一种重要的骨髓检查手段,通过穿刺针抽取骨髓液或骨髓组织,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分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骨髓穿刺具有以下关键作用:

明确诊断: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结合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分型:多发性骨髓瘤可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E型、非分泌型和轻链型等不同亚型。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疾病分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疗效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通过定期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化,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判断:骨髓穿刺检查可以评估骨髓微环境、异常浆细胞负荷等预后相关因素,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

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

骨髓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操作流程如下:

选择穿刺点:通常选择髂骨后上棘作为穿刺点,必要时也可选择胸骨。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局部注射麻醉药,使患者感到轻微不适或无痛。

穿刺抽液:将穿刺针刺入骨髓腔,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或骨髓组织。

标本处理:将抽取的骨髓液或骨髓组织进行涂片、固定、染色等处理,送检。

术后处理:穿刺结束后,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止血、包扎等处理。

骨髓穿刺的注意事项

虽然骨髓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但患者在检查前后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术前准备:术前应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的穿刺风险。

术后观察:穿刺后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处理。

定期复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骨髓穿刺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骨髓穿刺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关键步骤,对于明确诊断、疾病分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黄海彬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下一篇宫颈癌分期与治疗决策:分期如何指导临床治疗
上一篇肝癌免疫治疗中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