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病理特性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本文将从病理特性、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对这两种淋巴瘤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一、霍奇金淋巴瘤(HL)
病理特性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淋巴瘤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0%左右。其病理特征是在淋巴瘤细胞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瘤细胞,即霍奇金-瑞德斯坦伯细胞(Hodgkin-Reed-Sternberg cell, HRS)。HRS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如双核或多核、核仁明显等。HL的病理分型主要包括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临床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病变多起自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随后可累及纵膈、腹膜后等全身淋巴结。
预后 早期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晚期或复发难治性HL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降至40%左右。影响HL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分期、病理亚型、症状等。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病理特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较高的淋巴瘤类型,病理分型多达数十种。NHL的病理特征是瘤细胞缺乏HRS细胞,而以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为主。根据瘤细胞的成熟程度,NHL可分为B细胞型、T细胞型和NK细胞型。其中B细胞型NHL最为常见,约占NHL的80%以上。
临床表现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累及结外器官如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NHL的临床表现与病理亚型密切相关,不同亚型NHL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亚型、分期、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部分低度恶性NHL进展缓慢,预后相对较好;而高度恶性NHL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总体而言,NHL的5年生存率为50%-60%。
三、合理用药
霍奇金淋巴瘤 对于早期HL,可采用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进行化疗,部分患者可联合放疗。对于晚期或复发难治性HL,可采用BEACOPP方案(卡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瑞滨、丙卡巴嗪、泼尼松)等强化化疗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 对于低度恶性NHL,可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进行化疗。对于高度恶性NHL,可采用EPOCH方案(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泼尼松)等强化化疗方案。部分患者还可联合应用靶向药物如CD20单抗、BTK抑制剂等。
总之,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特性、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沈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