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肠癌在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中位居前列。然而,肠癌并非不可战胜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肠癌的早期筛查,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重要健康议题的认知。
一、肠癌的发病机制 肠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吸烟和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形成肿瘤。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分子通路和信号传导的改变,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p53和APC基因的突变等。这些分子事件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凋亡抑制和血管生成,最终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二、肠癌的早期症状 肠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大便形状改变、便血或黑便、腹痛、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也可能是其他肠道疾病的表现,如炎症性肠病、憩室炎等。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肠癌的可能。
三、肠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1. 粪便隐血试验(FOBT):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来判断肠道是否有出血。FOBT简单易行,但敏感性较低,需要定期复查。FOBT可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主要检测血红蛋白,而免疫法主要检测人类血红蛋白。免疫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但价格相对较贵。
结肠镜检查:通过结肠镜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肿瘤并进行活检。结肠镜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侵入性。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道的息肉、肿瘤等病变,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结肠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需要患者接受清肠准备和麻醉。
粪便DNA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肿瘤DNA来判断肠道是否有肿瘤。该方法无创、敏感性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粪便DNA检测主要检测肠道肿瘤脱落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如KRAS、NRAS、BRAF等。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需要定期复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分期。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有助于肠癌的诊断和分期。CT、MRI等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需要患者接受造影剂注射和辐射暴露。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等,可用于肠癌的辅助诊断和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简单易行,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不能作为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四、肠癌筛查的适应人群 1. 年龄40岁以上,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肠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应提前进行筛查。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如炎症性肠病、息肉等。慢性肠道疾病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便血、腹痛等。肠道症状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五、肠癌的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道的接触时间。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中的亚硝胺等物质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和超重。肥胖和超重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道的接触时间,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应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慢性肠道疾病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
谢饶英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园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