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各类肿瘤的前列。近年来,结直肠癌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对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 PNI)的认识逐渐深入。神经周围侵犯是指肿瘤细胞沿着神经纤维及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肿瘤侵袭方式,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神经周围侵犯的定义与分类
神经周围侵犯是指肿瘤细胞穿透神经外膜,沿着神经束生长的现象。根据肿瘤细胞的侵袭程度,可将神经周围侵犯分为三级:I级为肿瘤细胞仅侵及神经外膜;II级为肿瘤细胞侵及神经束膜;III级为肿瘤细胞侵及神经轴突。神经周围侵犯的存在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较高的复发风险。
神经周围侵犯的发生机制
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可促进肿瘤细胞侵袭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周围侵犯的发生。
神经导向因子的作用
:神经导向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等可诱导肿瘤细胞表达相应的受体,使其沿神经纤维生长。
肿瘤细胞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迁移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是否容易发生神经周围侵犯。
神经周围侵犯的临床意义
预后不良的标志
:神经周围侵犯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其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
复发和转移的高危因素
:神经周围侵犯的存在提示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需要密切随访和积极的治疗。
指导个体化治疗
:神经周围侵犯阳性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如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等。
神经周围侵犯的诊断与评估
病理学检查
:神经周围侵犯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可明确肿瘤细胞是否侵及神经组织。
影像学检查
:MRI、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神经周围侵犯的征象,如神经束增粗、信号异常等,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侵袭范围。
分子标志物检测
:部分分子标志物如PNIK等与神经周围侵犯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神经周围侵犯的治疗策略
手术切除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彻底切除肿瘤及受侵神经组织是治疗神经周围侵犯的关键。
放疗
:放疗可有效控制神经周围侵犯的进展,降低局部复发率。
化疗
:针对神经周围侵犯阳性患者,可采用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类等药物进行全身化疗,以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或免疫检查点,可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周围侵犯是结直肠癌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方式,其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诊断评估已逐渐明确。针对神经周围侵犯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以期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神经周围侵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靶点。
李家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