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我国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科学化、规范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探讨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策略,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一、免疫联合治疗:肝癌治疗的新篇章
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特别是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免疫联合治疗方案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开启了肝癌治疗的新篇章。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尤为引人注目。阿替利珠单抗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而贝伐珠单抗则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种联合方案能够同时针对肿瘤的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机制,发挥协同抗肿瘤效果。
另一项重要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是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ORIENT-32研究证实了这一联合方案在不可切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疗效,与索拉非尼相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二、靶向药物单药治疗:精准打击肿瘤细胞
对于不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是重要的选择。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实现精准治疗。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索拉非尼等靶向药物在晚期肝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
仑伐替尼作为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REFLECT研究表明,仑伐替尼在疗效上不逊于索拉非尼,并且降低了疾病进展的风险。
多纳非尼作为新型氘代小分子TKI,在治疗晚期肝癌方面显示出显著疗效。ZGDH3研究证实,与索拉非尼相比,多纳非尼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并降低死亡风险。
索拉非尼作为经典的肝癌治疗药物,适用于无法通过手术去除或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患者,已被纳入医保乙类药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局部治疗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补充
在某些情况下,联合局部治疗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或放疗,可能对患者有益。特别是当存在贝伐珠单抗禁忌症(如高出血风险)时,局部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综上所述,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应遵循权威指南的推荐,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免疫联合治疗、靶向药物单药治疗和局部治疗结合,共同构成了晚期肝癌治疗的综合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肝癌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杨忠霞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