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的发病人数将超过100万。在上海,近1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已增加6倍,且死亡人数已占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因此,科学预防肺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一、肺癌的发病原因
1.吸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30倍。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2.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尤其是PM2.5等颗粒物,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3.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4.遗传因素:有家族肺癌史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5.慢性肺部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二、科学预防肺癌的策略
1.戒烟:戒烟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手段。戒烟后,肺癌的发病风险会逐渐降低。
2.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减少外出时间,佩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措施,降低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影响。
3.避免职业暴露:加强职业防护,减少接触有害物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4.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如低剂量螺旋CT等,及时发现肺部异常。
5.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三、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
1.影像学检查: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可发现早期肺癌。胸部X光片、PET-CT等检查也可用于肺癌的诊断。
2.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等方法获取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肺癌的诊断。
3.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检测肺癌相关基因突变,如EGFR、ALK等,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4.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NSE、CYFRA21-1等,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5.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是肺癌的常见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总之,科学预防肺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通过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避免职业暴露等措施,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及时发现肺部异常。对于早期肺癌,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肺癌,拥抱健康。
唐亚飞
三台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