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尤其是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中国,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肺癌的高风险因素与预防方法,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
肺癌的现状和影响
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在中国,2015年估计因肺癌死亡的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中标率(中国人⼝标准化率)为28.16/10万。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肺癌对人群健康的巨大威胁,也突显了其对医疗资源的巨大需求和经济负担。
肺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因此,提高对肺癌的认识和警惕性,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高风险因素
吸烟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损伤肺细胞的DNA,增加癌变的风险。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远高于非吸烟者。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二手烟也会增加旁人患肺癌的风险。
环境和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等有害物质的工人,以及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其肺癌发病率较高。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长期刺激肺细胞,增加癌变的风险。因此,对于高风险职业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减少有害物质的暴露。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以影响个体对有害物质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从而增加肺癌的风险。有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重视肺癌的预防和筛查。
慢性肺部疾病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其肺癌风险也相对较高。这些慢性疾病会导致肺组织的长期炎症和损伤,增加癌变的风险。因此,对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降低肺癌风险。
年龄和性别
: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吸烟率较高、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多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群应更加重视肺癌的预防和筛查。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肺癌的风险。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从而增加肺癌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肺癌至关重要。
预防方法
戒烟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使在长期吸烟后戒烟,也能显著降低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戒烟5年后,肺癌的风险可以降低39%;戒烟10年后,风险可以降低50%以上。因此,戒烟越早,受益越大。
减少职业暴露
:对于高风险职业,应采取严格的职业防护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暴露。如佩戴防尘口罩、定期体检、加强通风等。同时,国家也应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糖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肺癌和其他慢性病都大有裨益。
环境改善
: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在工业区和城市地区。国家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居民也应减少室内污染,如戒烟、使用环保装修材料等。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预防肺癌的重要保障。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可以及早发现肺癌,提高治愈率。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吸烟者、有家族史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等,每年进行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可疑病灶,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
疫苗接种
:对于部分肺癌,如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肺癌,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预防。建议适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及时接种HPV疫苗,降低肺癌风险。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对于预防肺癌也有一定帮助。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从而增加肺癌
李鸣杰
云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