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MZB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左右。其特点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的边缘区B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淋巴结肿大、器官受累等临床表现。本文旨在对MZBCL的疾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全面介绍。
一、疾病原理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与慢性抗原刺激、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
1.慢性抗原刺激:长期抗原刺激可导致边缘区B细胞异常增殖,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MZBCL的发生有关。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7q31缺失、11q23易位等,与MZBC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免疫调节异常:免疫缺陷患者更容易发生MZBCL,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二、临床表现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可累及淋巴结和结外部位,临床表现多样。
1.淋巴结受累: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淋巴结受累多见。
2.结外受累:可累及胃肠道、唾液腺、甲状腺等多个器官,表现为相应器官受累症状。
3.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检查。
1.病理:淋巴结或受累器官活检,可见边缘区B细胞异常增殖,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
2.免疫表型:异常B细胞表达CD20、CD79a、Bcl-2等B细胞标记物,不表达CD10、Bcl-6等生发中心B细胞标记物。
3.分子遗传学: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7q31缺失、11q23易位等。
四、治疗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病变范围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早期、局限性病变可考虑局部放疗,缓解症状。
2.全身治疗:进展期、广泛病变患者需全身治疗,常用方案包括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BTK抑制剂等。
3.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难治复发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病理、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对MZBC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药新疗法不断涌现,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预后。
季青
洛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