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所有NHL的5%-10%。它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本文将详细介绍MCL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
MCL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MCL患者中存在染色体易位,如t(11;14)(q13;q32),导致CCND1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融合,导致CCND1蛋白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此外,MCL细胞还存在其他分子异常,如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MCL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MCL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累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此外,MCL还可引起结外受累,如胃肠道、脾脏、骨髓等。
诊断
MCL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组织学上,MCL表现为小到中等大小的B细胞,核膜不规则,核仁明显,称为"套细胞"。免疫组化上,MCL细胞表达CD5、Cyclin D1等特异性标志物。分子生物学检测可发现t(11;14)(q13;q32)等染色体易位。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疗效。
治疗
MC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1) 化疗:对于年轻、低危患者,可选择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对于老年、高危患者,可选择R-BAC方案(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环磷酰胺)。
(2) 靶向治疗: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通过抑制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抑制MCL细胞增殖,已成为MCL治疗的重要手段。伊布替尼可用于初治和复发难治MCL患者。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高危患者,可考虑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疗效。
总之,M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化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MCL的疗效有望进一步提高。
刘海峰
安徽中科庚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