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其中,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ICC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分子亚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重点介绍晚期肝内胆管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和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FGFR突变与胆管癌的关系 FGFR是一类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FGFR基因突变、融合、扩增等异常活化形式在ICC中较为常见,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FGFR突变型ICC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提示靶向FGFR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FGF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FGFR突变的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多款FGFR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BGJ398、AZD4547、Infigratinib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F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初步研究结果显示,FGFR抑制剂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BGJ398: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CT02150967)评估了BGJ398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BGJ398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0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1月。该研究结果为BGJ398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AZD4547: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NCT02157636)评估了AZD4547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AZD4547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33%,中位PFS为8.7月,中位OS为21.0月。该研究结果为AZD4547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证据。
Infigratinib: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CT03773303)评估了Infigratinib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Infigratinib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23%,中位PFS为7.2月,中位OS为13.7月。该研究结果为Infigratinib在FGFR突变型ICC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证据。
三、综合治疗策略 对于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因此,综合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将FGFR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延缓疾病进展。
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将FGFR抑制剂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局部治疗:对于部分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可考虑局部治疗手段,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等,以控制局部病灶,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 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FGFR突变作为ICC中较为常见的分子亚型,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FGF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未来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FGF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马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