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骨髓。该病以骨痛、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球蛋白异常为特征。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初步检查手段之一,其异常结果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存在密切关联。本文将探讨血常规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诊断相关性。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基础在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增殖和累积,这些浆细胞通常不能正常分化成熟,导致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泌失衡。此外,这些肿瘤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影响骨髓微环境,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是评估患者血液状态的基本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过程中,血常规异常往往是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之一。
三、血常规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
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这是由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贫血可以是轻度到重度不等,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白细胞异常
: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包括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增多可能与感染相关,而减少可能与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血小板减少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这可能与骨髓中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了血小板的生成有关,也可能与骨髓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有关。
四、血常规异常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异常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当血常规检查出现上述异常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将进一步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等检查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五、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浆细胞的增多
:骨髓穿刺显示浆细胞比例异常增多,且多为异常形态的浆细胞。
M蛋白的检测
:血清或尿液中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存在。
“CRAB”症状
:即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病(Cancer-related Anemia, Renal insufficiency, Bone disease)。
影像学检查
: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多发性溶骨性病变。
六、总结
血常规异常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并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方向。对于血常规异常的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及时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筛查和确诊,以便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周家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