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生位置的不同,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类型。由于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癌症已经进展到较晚的阶段,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本文旨在科学解读肠癌的早期症状,以帮助公众提高警惕,实现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肠癌的定义及分类
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结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长约1.5米,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直肠则是结肠末端,长约15厘米,主要功能是储存粪便。肠癌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可分为腺癌、黏液癌等类型。腺癌是最常见的肠癌类型,占所有肠癌的90%以上。黏液癌则相对较少见,但其侵袭性较强。此外,还可根据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性进行分类。
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肠癌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城市地区更为突出。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肠癌病例超过4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0万例。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肠癌的早期症状
虽然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有一些异常表现值得关注:
大便性状改变
:肠癌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大便形状变细、变扁或带血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影响大便通过。大便带血可能是肠癌的一个重要信号,尤其是当血便呈暗红色或黑色时,应高度警惕。
腹痛
:随着肿瘤的增大,肠腔受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这种腹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伴有腹胀、恶心等不适。腹痛的原因可能与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炎症或肿瘤侵犯周围神经有关。
腹泻
:肠癌患者可能伴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粪便呈稀水样。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腹泻可能与肿瘤分泌的炎症因子有关,也可能与肿瘤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关。
便血
:肠癌患者大便中可带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这是因为肿瘤表面血管破裂,血液与粪便混合所致。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当血便与大便混合时,应高度警惕。
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能量,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同时,肿瘤还可导致食欲减退,进一步加重消瘦。体重下降可能与肿瘤引起的慢性炎症、营养不良或肿瘤消耗有关。
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方法。结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肠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除结肠镜外,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
: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法。手术治疗是根治肠癌的主要方法,可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早期肠癌,可采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肿瘤;对于进展期肠癌,可能需要进行扩大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化疗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放疗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对于晚期肠癌,可采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
预后
:肠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治疗效果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肠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肠癌,由于肿瘤已广泛转移,预后相对较差。影响肠癌预后的因素还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因此,对于肠癌患者,应综合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肿瘤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结语
肠癌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关注大便性状、腹痛、腹泻等异常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等方法,仍可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公众应提高防癌意识,定期进行肠癌筛查,以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有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年龄大于50岁、有家族史、有炎症性肠病等,更应重视肠癌的筛查和预防。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肠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肠癌的防治意识
王洪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