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流程:从影像到病理的全面解析

2025-04-05 15:17:58       7次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正确的诊断流程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非小细胞肺癌从影像学检查到病理诊断的全过程。

一、影像学检查:初步筛查

肺部CT扫描

:对于有肺癌症状的个体,如持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首先会进行肺部CT扫描。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帮助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

胸片

:胸片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初步筛查手段,但分辨率较CT低,对于早期肺癌的发现不如CT敏感。

PET-CT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评估肺癌的代谢活性和分期,会使用PET-CT。这种检查可以发现肿瘤的代谢活动,有助于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

二、支气管镜检查:深入探查

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CT或胸片发现的肺部占位性病变,特别是位于中央气道附近的病变,会建议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对可疑区域进行活检。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

:对于靠近支气管但不易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的病变,可以采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细针穿刺病变,抽取细胞进行病理分析。

三、CT引导下的病灶穿刺活检:精确定位

CT引导下穿刺活检

:对于位于肺部边缘的病变,可以通过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来获取病变组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四、病理活检:确诊金标准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上述方法获取的组织样本,将送至病理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确定是否为肺癌及其亚型。

免疫组化检查

:对于难以通过常规染色明确诊断的病例,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标记特定的蛋白质来进一步分类肺癌。

五、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无创筛查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对于部分有活检禁忌的患者,可以通过收集患者咳出的痰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这种方法简单无创,但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六、综合评估与治疗规划

综合评估

: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和其他临床资料,对肺癌进行分期和预后评估。

治疗规划

:根据肺癌的类型、分期、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是一个多步骤、多学科协作的过程。正确的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王健鹏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下一篇白血病是怎么形成的
上一篇结直肠肿瘤的隐秘角落:下段癌症的早期征兆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