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及介入治疗等。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介入放射学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其优势。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原理
介入放射学技术,简称介入治疗,是一种利用影像技术引导,通过微小创口将药物或栓塞材料直接输送至肿瘤部位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的方法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这是最常用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后,经导管直接注入供血给肿瘤的动脉,使肿瘤缺血并被化疗药物杀死。
射频消融(RFA)
: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通过电极针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使其加热至足以使肿瘤细胞坏死的温度。
微波消融(MWA)
:与射频消融类似,但使用的是微波能量,同样可以达到使肿瘤组织坏死的效果。
酒精注射(PEI)
:通过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使肿瘤细胞脱水、凝固坏死。
放射粒子植入
: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通过持续低剂量的辐射杀伤肿瘤细胞。
介入治疗的优势
创伤小
: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大手术的患者。
定位精准
:通过影像技术引导,可以实现对肿瘤的精确定位,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可重复性
:对于多发性肝癌或复发肝癌,介入治疗可以根据需要多次进行。
副作用小
:相比于全身化疗,介入治疗的副作用较小,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费用相对较低
:与某些昂贵的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的费用相对较低。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限制
尽管介入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适用。适应症主要包括:
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
肝脏功能较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多发性肝癌患者;
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肝癌患者。
限制因素包括: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肿瘤侵犯主要血管,无法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
预期寿命极短,无法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总结
介入放射学技术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手术以外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手术切除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通过精确地将治疗药物或栓塞材料输送至肿瘤部位,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限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方英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